港大经管学院硕士背后的故事:从清华到港大,越努力越优秀

发布时间:2021-07-23 16:37:00    阅读量:


李弈
港大经管学院 金融学硕士2020级 本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与金融专业 毕业后将就职于 中资券商投行部

跳出舒适圈,人生不设限

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来总结李弈同学的学生时代,“人生赢家”这四个字大概最为贴切。每一位莘莘学子都有一个清华梦,李弈同学在本科时即圆梦于清华。而带着清华光环的她并没有因此停下前进的步伐,由于港大身处优越的地理位置,来港大深造硕士成为她人生清单中的下一个目标:“清华大学和香港大学均为享誉全球的顶尖学府。其实我在高中时期就产生过赴港读本科的想法,但出于种种原因还是留在了国内。但我一直很仰慕港大得天独厚的国际化氛围以及位于亚洲金融中心的地理优势。”作为一名商科学生,李弈同学认为来港大读研可以帮助她更近距离接触最核心的金融领域,因此也会更有益于她未来的职业规划与发展。
于是,在一次和一些同样在本科毕业后选择到港大经管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的学长学姐交流后,李弈同学更加坚定了赴港大读研的想法。“从他们口中,我了解到了港大硕士项目的种种优势以及毕业后留港工作的可行性,诸如此类的经验分享让我对港大产生了非常美好的憧憬。学术性与实践性并存的培养模式,丰富的校园活动和个性化的求职辅助,这些都是港大经管学院极具吸引力的特质。我认为自己可以在巩固和提升自己的商科素养之外,收获一些对于未来踏入社会更为有益的技能,例如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如何高效沟通,抑或是如何在团队协作中更好发挥自己的作用”。
李弈同学认为在申请港大时,除了标化成绩(语言,GRE/GMAT等)之外,最重要的是自身经历的连贯性。这意味着在申请的时候,申请人需要对未来有明确的规划和思考,并且已经为之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对于她个人而言,由于在本科时期不确定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行业,所以挑选了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行业进行实习:“无论是互联网市场营销方向,还是传统投资银行方向我都有所涉猎,并确定了自己更加适合在金融领域工作。因此我在申请时,着重强调了自己的实习实践经历,让招生官了解到我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和明确的职业规划”。
申请小Tips:

在确定申请之前,要尽量丰富自己的实习经历,不仅可以帮助学校更好的了解你,也可以让自己更加了解自己。
对于本科为商科的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细化发展发向,例如,金融和会计均为热门的商科项目,但哪个项目的培养模式即课程设置更适合我?我未来想从事什么领域?这个领域更需要我具备怎样的技能?

对于本科非商科的学生来说,转专业申请更加需要清晰的未来规划。需要在申请时展露出自己已经拥有一定的商科实习经验,并明确将会以此作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来港大之后,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对事物变得更加积极主动,而且工作效率极大提升。尤其是在小组合作中,我会更愿意承担leader的责任。”金融学硕士的课程中有一门很硬核的Advanced Corporate Finance,这门课的任务量极大,几乎每周都有两至三个due要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每组四个人,每个人身上的担子都很重,尤其是李弈同学这位组长:“这门课要求我们一是要对财务模型非常熟悉,能从复杂的case中寻找到共通的解决方案逻辑;二是要有很高效的工作能力,要习惯每天都在课余知识完成一定工作量的生活节奏;第三是有强大的意志力和责任心,在想要放弃或是划水的时候想想组员们的努力。”

经历了这门课的洗礼,李弈同学不仅在专业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在做事方式、时间安排以及专注力上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同时,这门课也让她更加了解自己的工作节奏,也为之后的求职提供了很多帮助。
良友与共,互相扶持
在港大会遇到什么样的同学?或许会是一群与自己志同道合,有着共同理想并一起为之奋斗的人。即使这只是一段短暂的旅程,但在硕士阶段结识的同学依然是漫长人生中最重要的朋友:“港大给予我最有益的资源其实是优秀的同学们。本科时期,大家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着不同的规划,因此往往无法有共鸣;而硕士阶段,经历了专业细分后的同学们往往都和我有着相似的经历与背景,对于职业方面的问题交流起来也更为融洽”。
李弈同学感叹到港大的生源质量非常高,有许多深藏不露的高手。由于很多同学此前的实习或全职经历都是金融领域中不同的方向,例如有人主攻买方,有人主攻卖方,有些人有过在咨询公司的全职工作经历,有些人曾在二级市场有很丰富的经验等等,“身边同学的工作经验丰富,对不同类型的行业又有很透彻的了解,所以在与这些不同经历的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其实可以学到大量的课外知识,也更有益于了解行业内每个职位的工作内容。在不断的信息交换中,我们很快能了解到一些自身比较感兴趣的职位和工作方向,并且能得到非常真实的经验反馈”。
对李弈同学而言,在港大结识的朋友将会是她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大家在求职阶段彼此鼓励,互相分享信息,帮忙准备面试等等,这种积极健康的交际氛围给予了李弈同学很大的帮助和力量。回想起在求职最艰难的时期,面试与笔试交杂而来,忙得昏天黑地,是这份友谊支撑着她。李弈同学分享到:“可喜可贺的是,大家最终都有着不错的收获。我觉得在港大,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非常重要”。
在港求职锦囊

香港的金融底蕴以及更开放的社会环境吸引了李弈同学毕业后留港工作。同时,她认为香港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科学的,无论是全职还是实习,就业单位对于新员工的培训是十分立体和有效的,也很重视员工的长期职业发展规划。关于在香港求职,李弈同学也分享了她的一些心得:

#01、求职起步阶段:了解自己的能力和需求
要先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适合什么,然后再去刻意的搜集或留意相关的招聘信息。最高效的检索平台当然是学校的CDT官网,上面会不断更新各地企业(包括香港/内地/其他国家)的招聘消息。其次就是要去了解所感兴趣的行业内的主流企业。比如我对投资银行业务比较感兴趣,就会一直关注各大内资/外资行的官网,了解他们的校招通道开放时间。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求职类微信公众号也会统计一些热门职位的申请通道。
#02、申请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打磨简历
除了与同学进行交流之外,还可以寻求学院career coach的帮助。学院会派一些就职于不同行业的经验丰富的前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就业辅导,具体信息可以看学院CDT的官方邮件。我个人的感受是,这些前辈可以一眼看出我们简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非常实用的建议。此前我与一位coach交流时,他几乎是逐条帮我修改简历中的内容与措辞,并且对我的过往经历进行了很全面的分析,帮助我确立自己的职业导向。
#03、递交申请后:了解职能并勤加练习
递交申请后的笔试和面试环节,我的经验仍然是多向有经验的学长学姐或是同学取经,了解一下笔试/面试的内容和注意事项。还有就是仔细分析该职位的职能描述,尽量在面试官面前展现出自己具备他们所需的能力。剩下的就是不断练习,在每次面试前找人帮忙mock,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李弈同学建议开始准备求职申请的时间越早越好。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面试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越早有面试的机会,就能越早熟悉面试的流程和重点,也会对自己的下一次面试更有信心。
所以在时间规划方面,李弈同学认为最好是有合理的计划与安排:“比如,每周列一个计划表,注明上课/交作业/考试等的日期。学期初比较轻松的时候可以多安排一些申请和面试,或是趁着没有收到面试通知的时候提前将作业写好,以免之后事务繁忙时间紧张。总之,学校的课程安排整体而言还是很合理的,不会让同学们觉得喘不上气。即使排进紧锣密鼓的面试流程,也仍然会有放松的时间。前提是投递简历时要优先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并适配的岗位,而不是大海捞针随意海投”。
想对学弟学妹说:

希望大家都能珍惜这段短暂的硕士时光,利用这一年多多了解自己以及社会,慢慢做好踏入职场的准备。所有的收获都会与努力成正比,无论是学业,交友,还是求职,祝愿大家都能抓住所有的机遇,并带着十足的自信迎接随之而来的挑战。